元州街總館

香港九龍深水埗元州街75號地下

預約及查詢:+852 2478 8808

福華街分館

香港九龍深水埗福華街189號地下

預約及查詢:+852 2478 8868

天使行動捐款

捐款熱線:+852 3997 3868

電郵:info@etalknews.org.hk

【背痛】詳解背痛原因及種類 |中醫解構背痛預防及紓緩方法

背痛的常見原因

  1. 肌肉拉傷:過度使用、搬重物或突然動作可能導致肌肉或韌帶拉傷。
  2. 姿勢不良:長時間保持不正確坐姿或站姿,會增加背部壓力。
  3. 椎間盤問題:椎間盤突出或退化可能壓迫神經,導致疼痛,常見於下背部。
  4. 關節炎:脊椎關節退化或發炎可能引起疼痛,特別在老年人中。
  5. 骨質疏鬆:骨密度下降使脊椎骨折的風險增加引發背痛。
  6. 坐骨神經痛:當坐骨神經受壓時,疼痛可能會從下背部延伸到腿部。
  7. 脊柱側彎:脊椎異常彎曲會導致慢性背痛。
  8. 其他問題:腎臟感染或結石等內臟問題。

 

背痛常見的症狀包括:

  1. 持續性疼痛:通常發生在下背部或上背部。
  2. 感到刺痛或灼熱感:特別在神經受壓時。
  3. 僵硬感:感覺僵硬或難以自由移動,特別是在早晨或長時間不動後。
  4. 局部壓痛:背部某個區域在按壓時會感覺特別敏感或疼痛。
  5. 疼痛延伸至其他部位:背痛有時會延伸到臀部、大腿,甚至小腿,為神經壓迫或坐骨神經痛常見症狀。
  6. 彎曲或伸展時疼痛加劇。
  7. 可能伴隨刺痛、麻木或腿部無力:通常與神經受壓有關。
  8. 背部肌肉可能會突然痙攣或收縮,導致劇烈疼痛。
  9. 疼痛嚴重時可能會影響行動,如走路、站立或坐下。

 

背痛的種類

疼痛原因

  1. 機械性:由姿勢不良、肌肉和韌帶勞損、椎間盤退化、椎骨磨損或脊椎關節引起。
  2. 神經性:神經受壓常見包括椎間盤突出或脊柱狹窄。
  3. 炎症性:身體炎症如強直性脊柱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。
  4. 外傷性:運動損傷、車禍、跌倒等引起肌肉、韌帶、椎間盤或脊柱骨骼損傷。
  5. 骨質酥鬆性:通常發生在老年人,疼痛可能突然發生且時間長。

 

 特殊類型

  1.  肌肉筋膜:背部肌肉長時間緊張或勞損引起慢性背痛,集中在一個觸痛點按壓痛。
  2.  椎間盤源性:椎間盤退變或突出會伴有下肢疼痛和活動受限。
  3.  脊柱側彎:脊柱不對稱會導致肌肉失衡和背部疼痛。

 

背痛的風險因素

  1. 生活方式:長時間不正確坐姿或站姿,導致肌肉僵硬和脊椎壓力增加。
  2. 過度使用:搬重物、劇烈運動或長期重複動作容易導致肌肉或韌帶受傷。
  3. 年齡: 隨年齡增長,椎間盤退化、骨質疏鬆和關節問題。
  4. 體重:超重會給脊椎施加壓力。
  5. 吸菸:吸煙會減少椎間盤的血流供應,加速退化並增加風險。
  6. 懷孕:體重增加和體態改變,特別在下背部。
  7. 脊椎結構異常:例如脊柱側彎、椎間盤突出等結構性問題。
  8. 家族病史:若家族中有脊椎疾病或關節炎等問題,可能增加風險。
  9. 缺乏核心肌群:腹部和背部核心肌群不足,無法支持脊椎。

 

背痛的診斷方法

  1. 病史:症狀、疼痛性質、持續時間及加重或緩解因素。
  2. 體格檢查
    1.  觸診:通過觸摸肌肉和脊椎檢查壓痛點、僵硬或肌肉痙攣。
    2.  神經檢查:如果懷疑神經受壓,醫生會測試神經功能是否受到影響。
  3. 影像檢查
    1. X光檢查:查看脊椎的骨骼結構,排除骨折、脊椎滑脫或骨質增生等問題。
    2. 磁力共振造影 (MRI):適合檢查椎間盤突出、神經壓迫或椎管狹窄。
    3. 電腦斷層掃描(CT):幫助診斷骨骼和軟組織。
  4. 神經功能檢查
    1. 肌電圖(EMG):檢查神經壓迫或損傷,如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神經壓迫。
    2. 神經傳導速度測試(NCS):確認神經是否損傷。

 

背痛的治療方法

  1. 非手術療法
    1. 休息
      1. 若是勞損或肌肉拉傷,適度休息讓組織恢復,改善姿勢可以減少背部壓力,減緩疼痛。
    2. 物理治療
      1. 拉伸:通過針對性運動和強化核心肌群和肌肉,有助支撐脊椎。
      2. 按摩: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減輕肌肉僵硬。
      3. 熱敷與冰敷:冰敷能減少發炎腫脹,熱敷放鬆肌肉緊繃改善血液循環。
      4. 牽引:椎間盤突出或脊椎壓迫,通過拉伸減少壓力減輕疼痛。
    3. 手法調整
      1. 由骨科醫生操作,調整姿勢問題或輕度椎間盤移位。
  2. 替代療法
    1. 針灸:通過穴位刺激神經系統有助背痛。
  3. 手術
    1. 如果非手術無法緩解,或神經壓迫導致神經損傷,醫生可能考慮手術。

 

背痛的預防措施

  1. 保持良好姿勢:站立時保持背部伸展,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。選擇有支撐力床墊,若長時間坐著使用背部支撐墊保持脊椎自然曲線。
  2. 正確搬運重物:避免突然扭轉或過度拉伸。
  3. 規律運動:鍛煉腹部、背部和骨盆核心肌肉增強脊椎支撐力,並選擇低衝擊性運動有助改善血液循環,保持背部、臀部和腿部肌肉靈活性,減少肌肉緊張和僵硬。
  4. 維持體重:過多體重會增加身體額外壓力。
  5. 使用合適的鞋子:穿著良好支撐的鞋子,減少背部和脊椎壓力。
  6. 減少壓力:壓力、焦慮和抑鬱會導致肌肉緊張。
  7. 戒煙:吸煙會減少椎間盤和脊椎血液供應,增加退化風險。

 

背痛與內臟疾病的關係

疼痛位置會因為內臟部位有所不同︰

  1. 腎臟
    1. 腎結石:下背部。
    2. 腎盂腎炎:伴隨下背部或側腹部。
  2. 胰腺炎
    1. 上腹部向背部輻射。
  3. 肝膽
    1. 膽囊炎或膽結石:右上腹部輻射至右肩胛骨或背部。
    2. 肝炎或肝腫瘤:右上腹部延伸至背部。
  4. 胃腸道
    1. 胃潰瘍:上腹部向背部輻射。
    2. 胃食道逆流:上背部。
  5. 心血管疾病
    1. 心臟病: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輻射到背部。
    2. 主動脈夾層:胸部或腹部輻射至背部。
  6. 婦科
    1. 子宮內膜異位症:骨盆區域和下背部。
    2. 卵巢囊腫:下腹部或下背部。
  7. 呼吸系統
    1. 肺炎或胸膜炎:胸部或上背部。
    2. 肺癌:上背部或肩胛骨區域。
  8. 膀胱或尿道感染
    1. 下背部或腹部。

 

背痛的緊急情況

  1. 伴神經症狀︰感覺喪失或麻木、無法控制大小便,可能神經壓迫或脊髓損傷。
  2. 伴胸痛︰呼吸急促、出汗、頭暈或噁心,可能是心絞痛或心肌梗塞。
  3. 突然劇烈背痛
    1.   若伴隨腹部疼痛,可能為腎結石或膽結石。
    2.   若伴隨脈搏異常,可能是腹主動脈瘤破裂。
  4. 伴發燒、發冷、夜間盜汗︰可能是脊椎感染或脊髓膿腫。
  5. 伴體重急劇下降或全身虛弱︰可能是脊椎腫瘤或癌症轉移。
  6. 伴腹部疼痛︰可能為急性胰腺炎或膽囊炎
  7. 持續性:若疼痛在夜間或休息加重,且改變姿勢無法緩解,可能為感染、炎症或腫瘤。
  8. 伴隨呼吸困難咳嗽或胸痛:可能是肺炎、氣胸或肺栓塞等。

 

背痛的居家護理

  1. 休息與活動:急性發作時,適度休息,但避免長時間臥床。
  2. 冷敷能幫助減輕背痛,熱敷能增加血液流動,幫助康復。
  3. 局部止痛藥膏或凝膠:可以使用含有抗炎成分的外用藥膏或貼布來緩解局部疼痛。
  4. 保持良好姿勢:坐姿時,應選擇能支撐腰部的椅子,並避免長時間坐著。睡眠時可使用中等硬度的床墊。
  5. 伸展運動與輕度鍛煉:幫助舒緩肌肉緊繃。
  6. 按摩:有助於放鬆緊繃的肌肉,緩解疼痛。如果疼痛區域沒有炎症或損傷,可以進行簡單的居家按摩或使用按摩器具。

 

背痛的運動療法

  1. 仰臥起坐︰可增加腹肌肌力。
  2. 膝抱胸:舒緩下背部的壓力並拉伸下背肌肉。
  3. 橋式:強化核心肌群,並支持脊椎穩定。
  4. 下犬式:幫助拉伸脊椎、腿後腱和下背部。
  5. 脊椎扭轉伸展:改善脊椎的靈活性並舒緩背部緊繃。
  6. 鼻碰膝運動︰兩手合抱一腿膝蓋向胸前靠近,並恢復原來姿勢,另一腿儘量保持伸直狀態。
  7. 站立側彎伸展:伸展脊柱兩側肌肉,緩解背部側面緊張。

 

常見問題

什麼時候應該就背痛就醫?

  1. 持續或是夜間加重疼痛:如果持續超過幾天或沒有改善,或蔓延到其他部位,無法通過姿勢改變緩解,應該及時尋求醫療評估。
  2. 伴隨神經症狀:出現腿部麻木、刺痛、燒灼感或無力,特別是背痛輻射至一側腿,感覺異常或無法控制大小便。
  3. 慢性背痛:若反覆發作或持續數週以上,應該諮詢醫生以排除潛在的慢性疾病。
  4. 伴隨胸痛或呼吸困難。
  5. 外傷後:若是由車禍、跌倒、運動傷害等創傷引起。
  6. 發燒、寒顫或體溫異常、伴隨尿頻、尿痛或血尿。
  7. 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:可能是潛在嚴重疾病,應該立即檢查。
  8. 影響日常活動:如走路、坐立或工作困難。

 

哪些人群較容易患有背痛?

  1. 久坐人群:長期坐辦公室,容易導致背部肌肉疲勞和脊柱壓力增加。
  2. 從事體力勞動者:搬重物、反復彎腰或扭轉會增加背部肌肉和關節負擔。
  3. 老年人:隨著年齡增長,骨骼和肌肉退化,骨質酥鬆、椎間盤退變等問題。
  4. 超重或肥胖者:給脊柱和背部肌肉帶來額外的壓力。
  5. 孕婦:體重增加和重心改變,脊柱和背部承受的壓力增大。
  6. 姿勢不良者:不正確坐姿、站姿或走路姿勢會對脊柱造成壓力。
  7. 脊柱問題患者:如患有脊柱側彎、椎間盤突出、脊柱關節炎等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現。
  8.  缺乏運動:缺乏鍛鍊會導致背部肌肉無力,無法提供足夠支撐。

 

長期背痛會導致哪些併發症?

  1. 活動受限:導致運動減少進一步加重肌肉無力和僵硬。
  2. 姿勢異常:為避免疼痛,人們可能會採取不正確姿勢,而對身體其他部位造成額外壓力,導致其他關節疼痛和損傷。
  3. 慢性疼痛綜合症:若長期持續可能導致。
  4. 睡眠障礙:持續背痛會導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,影響身體恢復能力。
  5. 情緒和心理問題:長期疼痛會導致焦慮、抑鬱。
  6. 肌肉萎縮:長期疼痛會導致患者減少運動,肌肉萎縮,降低身體對脊柱支撐能力。
  7. 脊柱問題加重:若源於椎間盤突出、脊柱側彎等結構性問題,未治療可能會使問題惡化,導致更嚴重的脊柱變形或神經受壓。

 

如何緩解背痛的症狀?

  1. 調整姿勢:坐姿和站姿正確,避免彎腰駝背,定期變換姿勢,並注意抬重物時避免用背部發力。
  2. 適度休息:急性期若背痛加劇,短期休息。
  3. 熱敷或冰敷
    1.  急性時冰敷:在疼痛48小時內減少炎症。
    2.  緩解時熱敷: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。
  4. 適度鍛鍊和拉伸
    1. 鍛鍊:加強背部和核心肌肉,提高對脊椎支撐能力,防止進一步疼痛。
    2. 拉伸:有助緩解背部的僵硬和疼痛。
    3. 針灸和脊椎矯正:通過中醫刺激針灸特定穴位來緩解背部疼痛,或通過專業人士脊椎推拿或整脊術,矯正及改善疼痛。
  5. 物理治療:通過物理治療師專業指導,適當鍛鍊和姿勢調整,緩解緊張和僵硬。

 

預防背痛有哪些生活習慣可以養成?

  1. 正確姿勢:坐下保持脊柱挺直,定期調整坐姿,避免久坐,站立時保持背部和頸部挺直,避免長期姿勢不動,以免背部和腰部肌肉持續受壓。
  2. 肌肉鍛鍊:加強腹部和下背部的肌肉能更好支撐脊柱,進行背部的伸展和放鬆運動,保持肌肉柔韌性,減少背痛發生。
  3. 適合的傢具:坐椅應有良好的腰部支撐,鍵盤和滑鼠應符合人體工程學標準,減少對背部壓力。選擇適合的床墊和枕頭,保持脊柱自然曲線,避免睡臥時脖子和脊椎彎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