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HD與自閉症的差異與共通點:中醫如何區辨與介入?

ADHD與自閉症的基本認識:定義與特徵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與自閉症是兩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,雖然在某些表現上有所重疊,但其本質與特徵卻有顯著差異。ADHD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度活躍以及衝動控制困難。患者往往難以持續專注於單一任務,容易分心,且常表現出坐立不安或過度說話。

而自閉症則是一種以社交障礙、語言發展遲緩以及重複行為模式為主要特徵的發展障礙。自閉症患者通常難以理解與回應他人的情感與社交線索,可能表現出對特定話題或行為的過度執著,並傾向於重複相同的動作或儀式化行為。在診斷標準上,ADHD與自閉症可透過專業的心理評估與行為觀察進行區分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兩種障礙有時可能共存,但成因與介入方式卻有所不同。

ADHD的成因多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有關,舒緩症狀方式通常以藥物與行為療法為主;而自閉症則被認為與大腦發展的早期異常有關,介入方式則更側重於行為訓練、語言治療以及社交技能培養。

 

ADHD與自閉症的差異與共通點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與自閉症是兩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,雖然它們在某些症狀上有所重疊,但核心特徵與表現形式卻存在顯著差異。ADHD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難以集中、過動及衝動行為。相較之下,自閉症的核心問題則集中在社交互動與語言發展的障礙,患者可能表現出對社交情境的理解困難、重複性行為,以及對特定興趣的過度專注。儘管兩者在核心症狀上有所不同,ADHD與自閉症在某些層面仍存在共通點。例如,注意力分散是兩者常見的表現之一,這可能導致學業上的困難與學習障礙。此外,情緒管理困難也是兩者共有的挑戰,患者可能因無法有效調節情緒而引發行為問題或社交退縮。同時,家庭成員在照顧過程中可能承受心理與經濟上的雙重壓力,需要專業的支持與資源來應對這些挑戰。

 

中醫如何辨證區分與介入?

從中醫觀點來看,ADHD的成因多與心腎不交、肝陽偏亢、脾虛生痰相關。心腎不交導致心神不寧,注意力難以集中;肝陽偏亢則表現為過動與衝動行為;脾虛生痰則影響認知功能與情緒穩定。而自閉則多歸因於心神失養、腎精不足、痰迷心竅。心神失養使患者難以與外界建立情感連結;腎精不足影響智力發展與語言能力;痰迷心竅則導致行為刻板與社交障礙。

因此,核心原則為「扶正安神、健脾開竅、補腎益智」。扶正安神旨在穩定情緒、改善注意力;健脾開竅則可增強認知功能與語言表達;補腎益智可促進神經發育與智力提升。中醫舒緩方式多元,針灸透過特定穴位刺激,如百會、神門等,達到安神開竅、調和氣血的效果。中藥調理則根據個體體質與症狀,選用養心安神、補腦益智的方劑,如歸脾湯、六味地黃丸等。小兒推拿則通過手法按摩,調整臟腑功能,促進神經系統發育。值得注意的是,家長需在過程中耐心陪伴,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。

 

醫道惠民如何提供中醫支援與義診服務?

醫道惠民秉持「以中醫方式服務基層兒童與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」的核心價值,致力為ADHD與自閉症兒童提供專業的中醫義診服務。我們深知這些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面臨的挑戰,因此透過中醫的整體觀念與獨特舒緩法,幫助改善兒童的體質與生活品質。在服務內容方面,我們首先針對每位兒童進行詳細的體質辨識,結合中醫的「望聞問切」,全面評估其身心狀態。根據辨識結果,制定個人化的方案,涵蓋針灸、推拿與中藥調理等。

此外,為了提升家庭照護能力,醫道惠民定期舉辦健康講座,內容涵蓋中醫養生知識、兒童日常照護技巧與情緒支援。同時,我們提供家庭照護指導,教導家長如何在家中運用簡單的中醫方法,如穴位按摩與食療,協助兒童維持健康狀態。成效追蹤亦是服務的重要環節,透過定期回訪與評估,及時調整舒緩方案,確保每位兒童都能獲得最佳成效。

 

您的支持,可讓更多病童獲得義診針灸與調理,立即捐款,讓愛延續!

 

FAQ(常見問題)

  1. ADHD與自閉症可以同時出現在小朋友身上嗎?
    • 可以。
  2. 中醫如何區辨ADHD與自閉症?會用什麼診斷方法?
    • 中醫透過四診合參,結合辨證論治,能有效區辨ADHD與自閉症。然而,現代醫學的診斷標準與評估工具仍為確診的重要依據,中醫學舒緩應與西醫診斷相輔相成,以達到最佳成效。
  3. 小朋友怕針,中醫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調理方案嗎?
    • 耳穴貼壓法是一種無痛且適合兒童的調理方式,透過在耳部特定穴位貼上磁珠或王不留行籽,能夠調節神經系統功能,改善症狀。
  4. 中藥調理對ADHD或自閉症真的有幫助嗎?需多久才見成效?
    • 有效。一般而言,患者需連續使用中藥至少三個月以上,才能初步觀察到症狀的改善。
  5. 如何申請醫道惠民的中醫義診服務?
    • 填寫醫道惠民「天使行動」中醫義診服務網上報名表格,其後會有同事與你聯絡,了解情況及跟進。